当前位置  :   首页  > 公告公示
“市场监管在身边 贴心惠民办十事”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 : 2021-12-20 14:28 浏览次数 : 

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强大动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人大工作评议突出问题整改落实“12345”投诉举报热点,集中开展“市场监管在身边 贴心惠民办十事”活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精心谋划部署

市局党组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工作,将为民办好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察民情、访民意的基础上,在深研究、细谋划的前提下,结合单位实际,经过认真梳理汇总,确定10项市场监管系统重点民生项目,制定印发《市场监管在身边 贴心惠民办十事活动方案》和责任清单,明确目标要求、具体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召开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统一全员思想认识,激发全员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全市市场监管力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强力推进落实

各分管局领导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及时召开分管科室负责人会议,传达动员大会精神,结合实际细化措施,丰富完善工作举措,加强跟踪指导,督促推动工作落实。成立工作专班,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精准指导,持续用力、把握节奏,不断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建立月报制度,每月定期调度通报各项民生项目进展情况及成效,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通过新闻媒体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活动内容,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三、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凝心聚力为群众办实事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分别在市局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总体进展情况5期,工作成效分别被淄博日报、鲁中晨报、淄博晚报、齐鲁晚班、大众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被淄博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简报刊发。

四、民生项目工作成效

(一)食品快检全覆盖。做好快检工作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快检结果公示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市局网站发布快检信息6期,引导群众参与“你点我检”和“你送我检”活动,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监督意识、参与意识。在501家农贸、便民和集贸市场开展食品快检56290批次,按规定处置问题产品297批次,有效保障了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二)定期发布“红黑榜”。全市共发布食品安全“红黑榜”268期,红榜上榜单位631家,黑榜上榜单位594家,整改提升501家,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食品安全“红黑榜”信息公示制度,让社会公众由单纯的消费者变为市场经营业户口碑的“传播者”,与市场监管部门目标同向的“监管者”,提高了监管靶向性;一家管变为众人管,在社会舆论、消费导向、线上制约、纳入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联合惩戒等多种措施影响下,有效推动了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提高了监管效率;让消费者获得了充分的知情权,展现了市场监管部门的责任担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餐饮具清洗消毒检查全覆盖。一是印制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方法和要求3万套,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警示标语1000套(每套9张),分别张贴至餐饮具洗消间和学校食堂重点区域,规范了从业人员操作行为。二是对2018年以来餐饮具抽检不合格的504家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梳理,完成“回头看”监督检查和跟踪抽检。三是从抽检不合格和责令改正的餐饮单位开始,鼓励引导其他单位实施四个“代替”,共实现物理消毒代替化学消毒1219家,自动清洗代替人工清洗212家,集中清洗代替分散清洗1193家,消毒柜代替保洁柜2004家。全市专项监督抽检餐饮具累计抽检餐饮具1549批次,不合格批次214批次,不合格产品后处置率100%。全市共检查餐饮单位28690家次,责令停产停业3家,责令改正698家,餐饮具相关案件立案查处32家、罚没金额15.3万元,大大提升我市餐饮具清洗消毒整体水平。

(四)持续开展化妆品“雷霆行动”。一是实现化妆品经营“十不准”全覆盖张贴。二是开展婴幼儿化妆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共实施抽检124批次,上报进口化妆品无中文标签、销售过期化妆品等异常情况20起,全部立案查处到位。三是倡议成立“全市化妆品诚信经营联盟”,得到80余家单位响应,全市建设化妆品科普宣传站36家,营造了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全市共摸排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7336家,办结案件103起,罚没款总额87万余元(其中,罚没款过万元案件51起,处罚市场主办方1起,涉及婴幼儿产品2起),公开曝光违法典型案例20起。

(五)集中开展违法广告“五净”整治。一是集中处置房地产虚假宣传类投诉举报。针对房地产投诉频发的现状,及时组织开展了行政指导活动,引导相关企业展开自纠自查,共同维护市场良好秩序。针对“学区房”等房地产广告宣传,开展了“房地产广告专项检查”行动,有效的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配合房产专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经查实的投诉举报重拳处置,年内共查办房地产广告案件28件,罚没327.3万元。二是结合“双减”政策做好教育培训广告专项整治。制定发布“教育培训机构营销宣传意见书”,通过媒体、网络社群等途径广泛宣传,引导督促其自觉落实“双减”政策。对全市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劝诫培训机构按照“双减”要求停发培训类广告;对虚假违法教育培训广告予以严惩。同时,加强对公务员考试培训广告的监管,有效维护了广告市场秩序,净化了公务员招录考试环境。年内共查办教育培训类广告案件11件,罚没29.6万元。三是积极开展医疗广告专项检查。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检查”,对全市72家医疗美容机构逐户进行检查。年内共查办医疗广告案件42件,罚没87.2万元。开展医疗广告相关知识法律宣讲,分批对医疗机构、媒体单位进行了广告法律知识培训。截止目前,已在六个区县召开医疗广告法律知识培训会、医疗广告行政指导会,共有373家医疗单位,40家广告媒体单位参会培训,督促其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落实主体责任,共同维护广告行业市场秩序,促进广告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四是整治互联网金融广告。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广告的监管力度,共监测互联网金融广告2540条,6.46条万次,未发现广告违法行为。五是打击借庆祝建党100周年名义开展商业牟利活动。对擅自借庆祝建党100周年名义开展商业牟利活动的行为进行整治,严查有低俗、媚俗、庸俗广告的不良社会影响内容的广告,加强“导向类”广告的监测。共监测广告1744条,2.62万条次,发现违法线索8条,立案查办3起,罚没金额24万元,严厉打击了广告违法行为。

(六)无理由退货全域创建。一是推广数量显著增长。全市承诺无理由退货单位从年初的198家增长到11362家,初步形成了规模带动效应。二是投诉量有所下降。根据样本企业调查情况,无理由退货制度执行较好的经营者,消费者通过12315、12345的投诉较同期有明显下降。如1-8月份,淄博商厦处理12315、12345转办投诉28件,同比减少26件,降幅达48.15%。三是承诺范围逐步放宽。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将退货范围延伸到高档商品,退货时限延长至30天、60天,退货区域扩大到异地。条件放宽后,退货件数和金额明显增长,淄博商厦退货3.3万笔,退货金额900余万元,大润发3.4万笔,退货金额170余万元。四是消费供给有所改善。通过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促进供给侧与需求端良性互动。

(七)校外培训机构收费专项整治。全市共检查校外培训机构861家,出动检查人员1643人次,发放提醒告诫书620份,清理整改不规范价格广告行为53个,下达责令改正书18份,立案22个,罚款金额70687.8元。通过以随机跟踪督查和定期巡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了日常监管制度,规范了校外培训机构收费行为,全面巩固了专项整治效果。

(八)曝光网络违法典型案例。一是围绕保障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集中整治电商领域借庆祝名义从事商业谋利活动。二是在618年中大促来临之际,召开全市电商平台行政指导座谈会议,促进电商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三是组织开展网络交易行为监测,累计立案查处网络违法案件24件,罚没款57.24万元。四是开展执法业务骨干电子数据取证培训,新开通启用公证云账号31个,全市累计实现“公证云”系统网页取证733 份、见证实录66 份、手机拍照13份、手机录像10份,为查处网络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启用“红盾云桥”、“红盾京通”政企协作平台,与杭州、北京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签订跨区域监管合作协议,实现了线上对淘宝、京东网络店铺投诉举报的快速处结及涉嫌违法线索的核查处置,目前已实现异地线索交互45条次,探索形成互联网监管合力。六是开展市场主体大走访,累计实地走访企业56户,线上检查网络经营主体6316户(次),停止提供平台服务22次,发放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主体责任清单》40户(次),提出行政指导建议21条(次),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其守法合规经营七是联合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商务局等多部门开展2021网剑行动。累计线上检查网络经营主体26804户(次),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120条次,责令整改网站95个次,提请关闭网站11个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的网店30个次。全市系统查办各类涉网案件251件,罚没款1034.1万元,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网络市场环境。八是征集全市系统网络违法案例57件,精心筛选出十大网络违法典型案例,已通过媒体曝光,极大的震慑了网络违法经营者;在双十一之前发布网络购物消费警示,警示广大消费者理性购物、防范风险、及时维权,确保群众网购“舒心”。

(九)四大民生领域精准计量专项整治。一是监督检查医疗机构62家,检定校准80余家医疗机构的医用计量器具3652件。二是按检定周期完成全市518家加油站、2097个加油机、4085条加油枪强制检定,完成41家加气站287条枪强制检定。三是监督检查眼镜店370多家。四是对集贸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检定电子秤、电子衡等13000多件。五是受理计量投诉57件。六是组建了26支计量技术服务队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结合市场主体大走访活动,调研企业1893家,发放各类宣传材料4465份,帮助企业建立计量标准,完善计量管理体系,解决计量难题。

(十)安心乘梯”守护行动。一是积极推广电梯“保险+服务”新模式应用,充分发挥保险兜底和服务促安全的作用,将电梯责任保险和安责险列入2021年淄博市重大民生实事,实行市级财政统保。实现了保险覆盖率百分之百。预留的电梯安全服务费由15%提高到40%,保费由每台电梯85元(住宅)、105元(非住宅公众聚集场所除外)、135元(公众聚集场所)下降到平均每台60元左右,保险额度翻了一番,实现了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在市局指导下由保险公司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电梯使用安全和维保质量专项监督检查和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工作,形成了保险机构开展电梯安全服务的工作机制。二是深入开展电梯物联网建设,积极推动电梯按需维保和检验检测改革试点工作落地落实,在高新区试点为电梯加装物联网设备,已完成立项及招标工作。积极与高新区管委会协调对接,争取加快实现电梯物联网全覆盖。三是建立了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协调指挥电梯应急救援工作,实现平台对全市所有登记电梯百分之百全覆盖,平台自运行以来,已成功处置电梯困人1300余起,解救被困人员2000余人。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进一步摸清基层和群众所需所盼,充实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及时跟进工作进度,提升办实事的质量水平。

(二)建立长效机制。在完善后续措施、加强日常性监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切实巩固为民办实事工作成果。

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实际成效和生动事例的宣传报道展现市场监管人的良好精神风貌,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影响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